昨天,副中心枢纽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焊接逆作桩钢筋笼。本报记者 潘之望摄
昨天,小米智能工厂的工作人员正紧张有序地工作。本报记者 吴镝摄
【资料图】
把大事小情装在心里、落在行动的社区书记;热情服务、不向群众说不的窗口服务者;智能化作业、满负荷运转的“黑灯工厂”;昼夜奋战、只为早一天兑现承诺的工程建设者。这是新年开工第一天,本报记者在采访一线看到的生产工作景象,不负春光复工忙。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新的一年,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正用信心与实干,奋力开创新时代首都发展新局面。
新街口西里一区社区居委会
“大管家”提早到岗复盘假期事
节后返岗第一天,西城区新街口西里一区社区党委书记张浩早早就来到居委会,走进办公室,摊开工作笔记,开始复盘春节长假期间的居民诉求。
“在来的路上就开始琢磨过年期间这几件事了,复盘一下,跟大家说清楚。”在张浩的笔记本上,清楚记录着大年初一当晚社区一栋居民楼内发生的下水道漏水情况:晚上9点40左右接诉、10点入户了解、12点前基本处理完毕等几个关键时间被着重标注出来。
张浩的笔记本上,像下水道漏水这样的假期“小事”还不少:胡同井盖破损了,值班人员第一时间设置提醒标识;有居民反映洗车店员工把水洒到路面上,他马上协调人员去处理。七天假下来,林林总总十几件。
复盘的二十多分钟里,张浩的手机不一会儿就响一次,接听完毕后,他都会在本上记录。中午去看看井盖,晚上下班前到漏水的居民家回访,还不到10点,一天已排得满满当当。“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只有这样才能查起来清楚,干起来明白。”两年多里,他带着同事们走遍每一栋楼,对社区大事小情都做到手中有账、心中有数。
返岗第一天,张浩很忙。他说,自己很享受忙碌的状态,并且已经给兔年立下了小目标——将以居民的诉求为出发点,通过换位思考和热心主动的服务,把社区建设得更美好,当好红墙卫士,守好百姓日子。
在北京16区的各个街道和社区,千百位“张浩”怀着为民排忧解难的初心和饱满的热情,返岗上班,和居民共同迎接又一个春天。
海淀区政务服务中心联想桥办公区
20分钟快速领新照
“涂静在吗?”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北京首钢宾馆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涂静有些诧异地从等候区座位上抬起头。
“您公司的法人变更申请已经通过,您可以去自助区打印新的营业执照了。”这时,距离她将申请材料提交到1号办事窗口还不到20分钟。
昨天上午不到9点,海淀区政务服务中心联想桥办公区10个市场主体登记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已全部到岗。“春节后复工第一天,大家要以最好的面貌为群众提供服务。”市场主体登记组组长齐天一边巡视,一边给工作人员鼓劲儿。
询问需求、材料初审、系统录入、后台流转……坐在综合窗口内的工作人员张斌麻利地为前来办事的群众办理各类市场主体登记业务。“您好”“请您稍等”“您别着急,我给您问问”……礼貌的用语让人听着就觉得心里一暖。在她面前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电子屏,屏幕上清楚写明“请您监督:服务窗口,不准说‘不’”。
遇上办不成的事,也不能说“不”吗?这不,有市民想要办理食品流通许可证,可来错了办公区。“您这项业务得去上地的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我告诉您具体地址。”齐天告诉记者,遇上办不了的事,也得想办法给群众耐心解释。
在政务服务大厅观察许久,记者发现,厅内并未出现排队等情况。“无论是市场主体提出申请、工作人员审核,还是领取执照、公示等各类型的业务,如今都可以采取全程电子化的方式网上办理。”海淀区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科副科长岳亚楠说:“办事大厅中人头攒动、排大长队的场景早就成为过去式了。”
小米亦庄工厂
生产线开动,第一批手机下线
大年初七,小米公司亦庄工厂生产线开动,癸卯兔年的第一批智能手机陆续下线。
每隔40秒,一块贴满了1500多个元器件的小米MIX fold 2手机主板就从贴片机里送出。接着,AGV机器人小车把主板运送到测试环节的轨道上。
前方,6只机械手正等着。主板抵达测试站位前,第一只机械手挥动臂膀,将主板放入测试机,检测一分钟后又送回轨道,第二只机械手再接力进行第二站位的测试。待5个站位全部测试完毕,主板就将送入组装车间。
每一天,仅MIX fold 2型号的手机就将在亦庄工厂下线4000多台。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忙碌的制板测试车间每班只有20人,却管着200多台智能化设备。“一部手机从无到有的200多道工序绝大部分都依靠智能设备自动化完成,这里是真正的‘黑灯工厂’。”工厂负责人说。
小米公司亦庄工厂是目前国内最高端、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手机工厂之一,具备年产百万台智能手机的能力,比传统工厂效率提升了60%。工厂里的智能装备超九成都属于自主研发。如今,新一代的小米自研装备及软硬件系统也正在进行实验室级别和量测级别的高强度验证工作,未来将尽快上线。
对于小米智能工厂而言,今年还将有一个更大的任务——建成启用位于昌平的二期工厂,年产能可达到1000万台。“经过反复验证的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将在昌平智能工厂实施大规模铺开。”智能工厂负责人说,二期工厂厂房整体已经完成60%,生产线预计6月底在昌平工厂集结。
副中心站交通枢纽
桩基施工24小时不停歇
履带吊、挖掘机、旋挖钻机转个不停,电焊声、钻孔声、钢筋碰撞声声声震耳。昨天清晨,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工程01标段施工现场,百余名工人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劳动。
此刻,气温仍在零下,施工现场却是一派热火朝天。24小时不停工的桩基队伍工人,正在基坑内进行着抗拔桩及逆作桩柱的施工。伴随着阵阵轰鸣,一根根长约33米的钢管柱被履带吊慢慢提起,随后,工人们又将其缓缓下放到钢管柱调垂设备内进行精准定位。另一片作业区,电焊工人们钻进钢筋笼内,一手握面罩、一手持电焊,仔细地将环形的加强筋和笔直的主筋焊接在一起。10多名电焊工一齐施工,现场迸发出阵阵热浪。“春节过后天气回暖,干活也更有劲儿了!”工人王宝宏笑着说。在他身后,一排排已经加工好的钢筋笼整齐排列就位,等待着验收。
建设亚洲最大的地下综合交通枢纽,每个人深感责任重大。“工期紧,任务重,我们得再加把劲!”北京建工项目生产经理陈新华说,预计今年5月,标段2区将进入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早一天完成任务,就能早一天兑现承诺。”
工期就是命令。春节至今,8200余名建设者奋战在北京51个建设工程上,用最饱满的精气神迎接新一年。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