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聊了陷入“中年危机”的两个关键因素:能力与人脉。(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出门左转,翻看《35岁还没进行能力升级,你可能马上就要撞上“中年危机”了》、《陷在“中年危机”中的人,常后悔没布好这3种人脉》),缺乏这两项,那是不是就只能越陷越深了呢?当然不是,我们还可以想办法,找到可以绝处逢生的新路。
首先,要做好心态和认知上的准备
如果不用准备,简简单单地就能走出“中年危机”陷阱,那也不至于深陷其中,痛苦万分了。除了之前说过的“能力转型”和“经营人脉” 之外,还要保有这三个心态和认知: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一是要保持开放状态
要一直打开那扇对外的窗口。因为只有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才能给自己预留机会。
闯荡职场的人,每半年就应该更新一次简历,经常性地去招聘网站逛逛,即使你短期内没有跳槽的打算。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一是常常给自己做个小结,评估一个自己是否有了新业绩,是不是更有价值了。
二是看看自己现在具体什么价位了,像我这样优秀的人,市面上需要大不大,清楚自己的选择成本。
三是可以找到差距,知道市场上类似的岗位都有什么样的条件,自己还差哪些技能和资历,也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如何有机会,一些公司的面试邀请,也可以去试试看,走走场,这样你对自己会有个更清晰的定位。
没有任何一份工作是能一劳永逸的,与其被动裁员,不能选择时机主动跳槽。不要等等到被裁员的时候才去找工作,就像买股票,此时你的价值已经跌到谷底了。而且在这处情况下,你还毫无准备,既不了解市场行情,还要与一起被裁的同事竞争,还会有各种急躁、焦虑、不平的心态影响决策。
二是要多做些有存在价值的事情
如果你暂时还不准备做出重大改变,那就要调整状态,去面对那些重复和无聊的工作。
要安下心来,深植下去,多去挖掘工作背后的意义,多做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大家都不太愿意去做重复性的工作,特别是一些机械式的工作,就是因为觉得意义不大,自己的价值没有得到体现。
解决办法,一是增加自己的危机感。重复性的工作,很容易被人工智能所代替,要清楚这些工作的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通过这种危机感来增强自己改变的动力。
二是寻找工作的意义感。在做工作的同时,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自己的成长。比如,不断地去发现工作中习以为常的小问题,然后想办法去解决、优化;发展自己的一些小爱好,结合自己的特长组成一个兴趣小组等等,这些都能让你从中获得存在感。
三是要准备好与选择带来的机会损失和解
无论选择走,还是留;无论是选择去哪里,一定要与选择带来的机会损失和解。我们每一次做出选择,都会被迫放弃掉另一个选项。这个选项,就是由于你的选择而带来的机会损失。我们现在还没有平行宇宙,所以这个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你就能在选择前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也能够冷静地面对选择的结果,会不断地告诉自己:这个决定是我自己深思熟虑过的,我能为这个后果负责。虽然偶尔也会后悔,但至少从不同的维度对自己作出了审视,也是有收获的。
小结:选择跳出中年危机的陷阱,轻则换一身皮,重则伤筋动骨,因此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心态上要保持开放,时刻与市场保持对接;做出重大选择前,要在现岗位上再做尝试,能否挖掘出工作的新意义;完成重大选择后,要与机会损失和解,不要患得患失,自我纠结。
在“中年危机”的泥塘中动弹不得?没事,你还有这4条路可以走
跳出“中年危机”陷阱的路径选择
不改变,等死;去改变,找死。面对不同的死法,我们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时刻给自己保留不同选择的余地,掌握选择的主动权,才能做到:去留由我不由天。
1、从成熟型企业到成长型企业
当你觉得在大公司混着没意思,论资排辈职位又有限,还想证明自己能不能有更大的作为时,你就可以尝试到一个业内规模小一点的、知名度没那么高的,但有发展空间、内部氛围好的公司。这种情况下,最主要的就是要寻求更高的职位,比如从主管到经理,从经理到总监。如果级别不能提升,那就意义不大。
到小公司后,就意味着你离开了舒适的系统,这时你就会发现小公司的管理体系和制度基本上是不健全的,有很多漏洞和缺陷是你根本无法想象的,比如后勤的配套,人力财务的管理机制,老单位都有责任部门责任人,井井有条;小公司基本上就是一笔糊涂账。
这个时候,你不要去在意这些东西,更不要试着去改变,除非你就是分管这一块的。即便如此,你也不能把原先公司的那套管理办法直接拿过来套用上去,那会水土不服的。毕竟,两家公司在发展阶段、人员素质、高管理念等关键因素上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你要做的工作就是出业绩,始终盯着业绩目标不放,一切用业绩说话。
2、从小平台到大平台
当你在小公司觉得太局限,做不出大事情,也学不到东西,提升不了能力了。这时,就可以寻找机会进入大平台、大公司。大公司具备的行业地位,能给你的履历增加亮点,其复杂的系统、完善的机制,头部企业的视野、谋略,以及复杂人际关系处理的套路,都是你日后带更大团队的时候需要用到的。到大公司后,一般会降一级,比如从总监降到经理,从经理降到主管。在这里,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学套路,做人做事的套路,管人管事的套路。
在“中年危机”的泥塘中动弹不得?没事,你还有这4条路可以走
3、更换行业内的不同视角
也可以尝试着平级跳,内部从一个部门到另一个部门,最好是从边缘岗位挤进核心岗位。
核心岗位就是离公司竞争力最近的岗位,不同性质的公司会有所不同。比如,内容公司的创意部门就要比账务部门更核心,而投资公司的财务岗位肯定比行政岗位更核心。
也可以平跳到外部去,比如从甲方跳到乙方、从乙方跳到甲方。虽然这种情况一般不是很提倡,但也能为今后更大的发展空间。如果一直在甲方或乙方工作,你的视角是单一的,就可能吃不透这个行业。所以,拥有另一半的单位的工作经历,会有更丰富的职业体感,能为以后的创业或升职做准备。
4、从专家到顾问的身份转变
如果你在自己的领域已经有丰富的经验了,又不想再亲自动手去做那些鸡毛蒜皮的事了,就可以考虑做这个领域的咨询顾问。现在很多小公司请不起一个专职的人力资源专家、公共关系专家、律师等,于是就会把这部分职能外包给专业的咨询机构,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实现成本的最优化。这对很多专业型人才来说,是很好的机会,要抓住这个窗口期。
在“中年危机”的泥塘中动弹不得?没事,你还有这4条路可以走
当真的下定决心离开原来的舒适区,就要明白取舍。你不可能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新岗位,要想既增加收入,又照顾好家庭;既提升能力,又工作轻松,有这样的岗位,估计很难落到你头上,至少不会通过一次跳槽就能满足。
所以,你要问自己,你想做什么?你能做什么、擅长做什么?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这家公司能不能满足我的长期职业规划?从自己真正的需求出发,找到对的目标,选择对的生活。
当你最终选择以跳槽的方式来改变人生时,你一方面要放弃现有的资源,还要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决策起来非常痛苦。特别是在最后的拍板关头,各种犹豫、纠结、矛盾,难以取舍、举棋不定,不仅自己痛苦,也可能贻误战机。大家可以翻看本人在悟空问答中“原公司工资5500,新单位开到18000,去不去,但工作地点不在本地?”一题的解答,里面给大家介绍了一个“决策树”的工具,非常简单、实用、有效,有助于你做出理性决策。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