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惧山高路险,不畏风霜雨雪,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昭通市绥江县分公司邮递员杨胜义,16年投递邮件安全准点无差错,把乡邮路变成便民路,先后获昭通市第一届“小蜜蜂”、昭通市第五届“劳动模范”、云南省“最美快递员”等荣誉称号。
“我从小就有个邮政梦”
“我从小就有个邮政梦,那时候村里不通车不通公路,经常送报纸和信件的邮递员就是连接山里与山外世界的‘使者’。”采访中谈起为什么会选择乡村邮递员职业时,现年48岁的杨胜义如是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杨胜义从小生活在金沙江畔海拔1000 余米的绥江县南岸镇互助村。他上小学的时候,背着绿色邮包的乡邮员徒步进村送报纸、送信件时,不管是村民还是学校老师、学生,总是热情地围上前去取、寄邮件,很受大家期待和欢迎。看到这样的场景,年少的杨胜义对邮政绿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叔叔,我长大了能不能当一个邮递员?”“可以的,只要肯吃苦有责任心就行。”一天放学后,上小学五年级的杨胜义再一次遇到邮递员,他鼓起勇气把藏在心里许久的问题说了出来,邮递员向他微笑点头回答。从那时候起,当一名乡村邮递员的梦想就深深地埋在杨胜义的心底。
往后的日子里,不管是每天步行1个多小时的求学路,还是屋里屋外帮助父母做家务、干农活,当邮递员的梦想一直激励着杨胜义成长进步。初中毕业后,杨胜义辗转重庆、广东顺德等地务工,直到后来返乡成家、养儿育女,生活的艰辛不曾磨灭他当一名乡村邮递员的梦想。2007年下半年,绥江县邮政公司招聘乡邮员,杨胜义立马报名并通过层层考核,终于圆了当“一名乡村邮递员”的梦。
杨胜义负责的农业、大沙、互助村邮路是绥江邮政最难行的邮路。“这条邮路很辛苦,之前已经有5个人坚持不了主动离职,你可不能像他们一样把邮包带‘背断’了哟。”上班第一天,看着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杨胜义,绥江县邮政局局长半开玩笑半认真地提醒道。满脸欢喜的杨胜义拍着胸脯回答:“请局长放心,我肯吃苦又有责任心,一定不会让您失望。”
初走邮路时的艰辛超过了杨胜义的预期。那时还没有通乡村公路,杨胜义每一次送邮都是步行,来回要花两天时间。“第一天从县城出发,经马雕岭到达互助村或者芭蕉溪,住一晚上,第二天下到石梁子经林家坝子翻烂泥槽丫口回县城。”全程150多公里的邮路,海拔从300多米上升到1400多米,山高坡陡,道路崎岖,每次送邮都是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还没有回到家。
2011年,杨胜义负责的邮路有了乡村公路,为节约时间,他咬牙花了4000多元钱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把邮路从原来的两天步行变成了一天往返。
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16年来,杨胜义在送邮工作日总是最先到岗,16年如一日坚持义务清扫200余平方米的分拣区域,行走在坡陡弯急路险的邮路上,投递邮件8万余件,从未丢失过一封信件、一笔汇款和一个包裹,义务为村民代购代销生活用品、土特产品3.5万多件,行程超过1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4.5圈,10年骑废了3辆摩托车。
“录取通知书不能有任何闪失”
左手食指被摩托车链条绞断,鲜血喷出10厘米高,断指飞出去掉在地上还在不停地“跳动”,还没送达的报刊和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散落在地……
是继续投递录取通知书,还是先去医院治疗?艰难时刻,只见杨胜义用上衣下摆紧紧裹住鲜血直流的手指,捡起断指装入邮包内的塑料袋,收拾好散落在地的报刊和大学通知书,单肩挎上邮包抄山间近道徒步前往互助村,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学录取通知书不能有任何闪失,一定要第一时间亲自送到学生手中。
“那是2015年8月4日,当时手指是麻木的,感觉不到疼,大约半小时过后才感到钻心地痛。”7月13日,记者跟随杨胜义来到距离互助村5公里处当年绞断杨胜义手指的长上坡路段,曾经的砂石路已硬化成水泥路,但坡陡路险、路况复杂的状况不曾改变。回忆起8年前冒着断指之痛走了1个多小时山路,将录取通知书亲自送到学生手上的场景,杨胜义仍心有余悸。
互助村是绥江县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杨胜义介绍,当年通村公路没有硬化,雨后满地泥泞,砂石路面被过往车辆碾压形成2条30厘米深、40厘米宽的车辙,两轮摩托车只能沿着车辙往前走。摩托车上坡途中链条滑脱,车子失去动力后,连人带车往下滑,最终摔倒在路边才停下来,报纸、信件和一份大学录取通知书散落在地。
事发路段前后2公里都没有人家,杨胜义顾不上满身泥泞开始修车,此时意外发生了。原本斜靠在路边泥土上、重达100多公斤的摩托车突然往下滑,杨胜义拉着链条的左手食指瞬间被链条和齿轮绞断,鲜血喷涌而出……
“十年寒窗苦读,考上大学不容易,一定要把录取通知书亲自送到学生手中。”8月的金沙江河谷闷热难受,雨后的山间小道湿滑难行,杨胜义弃车抄山间近道徒步前行。约半小时后,钻心之痛袭来,杨胜义疼得分不清是热汗还是冷汗,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这份大学录取通知书不能有任何闪失。”
“谢谢叔叔!”当杨胜义把录取通知书送到互助村小女孩手中,看着满身泥泞的杨胜义和他被鲜血染红的衣角、受伤断指的左手,小女孩感动得哭了。签收完邮件后,杨胜义回到互助村的家中简单处理伤情,在乡亲们的护送下,返回县城医院做进一步治疗。由于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断指无法接上。当年8月,杨胜义带伤坚持工作,安全准点投递了36份大中专录取通知书。
杨胜义负责的投递区域山高坡陡路险,尤其是通往互助村的“十三弯”路段,连续13个急转弯,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路面与深沟的最大落差高达500多米。2017年1月的一个下雪天,杨胜义送邮件时因路面湿滑连人带车往下滚,杨胜义被抛在悬崖边。危急中,幸好杨胜义的身子被距离路面1米左右的一棵杉树挡了一下,他双手顺势抱住树干,才没有滚下悬崖,在万幸之中捡回了一条命。
“巴壁虎”悬崖石梯子是通往互助村最偏远的元木小学片区的必经之路。为了投递该片区订阅的8份《昭通日报》及20余户村民的日常信件,杨胜义每次进村都是手脚并用攀爬于崖壁上凿出来的石梯子,竹鼬、野山羊等动物随时出没,有时还会遇到毒蛇挂在树枝上冲攀壁的杨胜义吐着可怕的信子。杨胜义介绍,他第一次爬“巴壁虎”悬崖耗时半小时,攀爬了近10年后,依然要花费20多分钟。
16年行走在乡村邮路上,杨胜义不怕山高路险,不惧风霜雨雪,始终初心如磐。每当妻子劝他:“老杨,跑邮路太辛苦太危险了,换一份工作吧。”杨胜义总是微笑作答:“你不懂,这是一名乡邮员的责任和担当。我从小就想当邮递员,再说跑乡村邮路这么多年,有感情了,乡亲们也离不开我。”
“乡亲们的信任使我心里踏实”
“杨胜义,我家有几只老母鸡要卖,你帮我问问城里有没有人买。”7月13日14时许,杨胜义的摩托车刚停在互助村村委会大门前,在村委会做饭的村民王孝英就迎上来请他帮忙卖鸡。
“买公鸡和鸡蛋的人多,买老母鸡的要打听一下才行。等我问到有人买了,我就帮你带下去卖给他们。”杨胜义边抱着报刊往村委会送边对王孝英说。
50多岁的王孝英,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里养了五六十只鸡,每天有鸡蛋三四十个。“筹齐一两百个鸡蛋后,我就请杨胜义帮忙带到县城去卖,最多的一次有400个。”王孝英说,“记不得请他帮忙卖鸡蛋多少年了,他从来没有收取过一分钱的运费和服务费。”
“这些年来,他帮了我们的大忙,是一个大好人哦。”说起村民杨胜义,王孝英和乡亲们纷纷竖起大拇指。互助村到县城有30多公里,往返一次要大半天时间,仅车费就要50元,杨胜义经常在送快递之余,帮村民代购东西、代取包裹、代销农产品,从来不收取一分钱,是乡亲们心里最信任的义务“购销员”。
“老杨,请您帮个忙,我要把户口簿寄回彝良牛街的家中。”“没问题,你拿过来就行了。”说话间,互助小学教师曾海波已把户口簿递到杨胜义手中。曾海波介绍,多年来,杨胜义总是在大家不方便的时候帮老师们代取小物品、代寄快递,平时请司机带货要付20元运费,他们给老杨10元、20元作油费,但是他一分钱都不收。
“投递工作之余,帮大家采购点物资带回来,再运输点农特产品到街上,对我来说就是举手之劳,乡里乡亲的,怎么能收钱呢?不能把这些事当作生意来做。”面对乡亲们的一致好评和点赞,正在分发报纸和信件,左手食指明显短了一截的杨胜义朴实地说。
送报纸、送快件、取退货包裹、为独居老人送食盐,杨胜义按照规划好的线路紧张有序地忙碌着。这是记者在7月13日随杨胜义送邮路上看到的一幕幕场景。16时许,他骑车来到互助村10组派送当天最后一个包裹。“这个陕西来的特快专递是一名退休老师的,我早上打电话没有接通,现在也没有回话,我担心他和老伴在家有什么事,一定要到他家去看看。”说话间,杨胜义步行穿过一片玉米地后,看见小院里两位老人正在乘凉,他开心地把包裹送到老人手里。
16时20分,杨胜义的摩托车在互助村10组一栋两层小楼前停了下来。“老人家,我给您送点食盐来。”杨胜义把提前买好的食盐递到80多岁的独居老人何宗才手里,并询问老人近期的生活和健康状况。“谢谢了,你上次买来的还没吃完呢。”何宗才老人再三感谢,并从家门口的菜园里摘了2根黄瓜强行塞给杨胜义。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的是一辈子都在做好事。16年来,杨胜义尽心尽力帮助群众,上山投递途中无偿地为村民捎带包裹等物品1.5万余件,返回途中帮群众“带货”入城销售2万余次,他的“举手之劳”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利,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他还利用跑乡村邮路获取信息多、市场敏锐性强的优势,带头组织村民种植五六百亩“半边红”李子,同时又积极联系商家进村收购,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红娘”。
“乡邮路上寒来暑往,风里来雨里去,手指被绞断,还险些丢了命,这些年来你是否后悔过?”面对记者的提问,杨胜义坚定乐观地说:“不后悔,这些年来乡亲们对我工作的信任和认可,让我觉得我心里踏实。”(记者 陈忠华 云南日报记者 蔡侯友 沈迅)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